项目信息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县中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本项目旨在发起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为主题的科研课题,聚焦人工智能在语言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潜力;基于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智能大模型”或其他中文大语言模型,为县中学生提供写作能力提高与创新思维发展的渠道扩容。
本项目将采用定量与质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方式,通过文献梳理、问卷前采、访谈后采等多重探究,厘清县中学生对于写作能力的需求何在,提供超越一时一地的可持续帮助,从而为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洞察力与可能性。从而为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洞察力与可能性
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田野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与干预
项目周期:14-15周
预计招募:3-4人
预计工作时长:6-10小时/周
About PEER (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截至2023年10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余所初高中累计逾16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1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890人。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peerchina.org/
项目介绍
本项目旨在发起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为主题的科研课题,聚焦人工智能在语言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潜力;基于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智能大模型”或其他中文大语言模型,为县中学生提供写作能力提高与创新思维发展的渠道扩容,通过前期调研、文献综述与案例积累,展示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实践价值,打造更具互动性与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本项目将采用定量与质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方式,通过文献梳理、问卷前采、访谈后采等多重探究,厘清县中学生对于写作能力的需求何在,进而筛选合适的语料,研发有针对性的课程,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实践,并观察、记录实施状况。
研究者们在调查研发、孵化落地与评价总结的研究过程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使用路径,帮助县中孩子们将AI纳入学习工具箱中以应对数字鸿沟、打破信息茧房,提供超越一时一地的可持续帮助,从而为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洞察力与可能性。
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田野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与干预
学生团队组成
人数: 3-4名学生
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学生将被优先考虑
工作计划
- 3-4名学生将组成一个工作小组,该小组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
- 除了与公司首次交流外之外, 学生还需要每周和U-Corp团队开会,汇报工作进度并接受指导反馈。(具体的时间见下文)
- 项目安排: 学生每周工作大约需要6-10小时,项目时长为12-13周; 具体的日程安排参见下表:
时间安排表
日期: 3.16-23
工作内容:
项目启动,和公司共同确定研究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以及详细的交付标准(线下);
了解质性研究伦理原则的相关内容(由PEER提供),阅读县域教育相关文献
学习县中、教育、公益等相关网课资料(PEER提供)
交付成果:
详细的目标
工作方案
交付标准
日期: 3. 23-30
工作内容:
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与特征、现实挑战、场景案例三方面,研读文献并进行梳理。从技术、生成内容、本土化应用三方面,分析大语言模型在教育应用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交付成果:
文献综述1 +课程学习报告
日期: 3. 30-4.6
工作内容:
熟悉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对其文本生成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其行业应用案例,尤其是基础教育相关领域的经验积累,有一定认知。
设计前采问卷基础版本
交付成果:
学习、应用与交流:科大讯飞大语言模型使用心得PPT;
问卷draft
日期: 4.6-4.13
工作内容:
通过文献梳理,1)理清我国教育中“核心素养”的理念内涵与理念导向;2)从课程标准等文件中理清对于高中生写作任务的定位和要求;3)学习及借鉴国外母语相关写作教学模式和理念。
顺应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诉求与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的应然实施取向,形成写作任务的优化实施思路,为后续设计实验积累理论基础。
交付成果:
文献综述2;
前采问卷定稿
日期: 4.13-4.20
工作内容:
根据综述报告,制定调研学生大语言模型使用兴趣与需求书目语料的问卷,并敲定最终版本。确定基于样本多元性、发放与回收可行性与科学性的数据收集计划、形式与途径(e.g., 学生团队自主广泛发放问卷,回收目标N=500),初步分析前采数据;
基于PEER实践经验、县中教育现状及文献综述制定相关方向的访谈大纲
交付成果:
调查问卷发布及数据跟踪;
数据分析初稿;
访谈大纲
日期: 4.20-4.27
工作内容:
项目启动,和
交付成果:
确定5位挚行者(或长期志愿者)与5位县中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PEER)
访谈Ⅰ(线上),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N=1~2)
日期: 4.27-5.3
结合文献综述与访谈文本,形成对于县中学生日常接触语料、写作水平与教学现状的认识,为后续合理基于PEER空间的实验条件设计研究、编制呈现写作课外课程、进行实验干预与分析提供依据。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选择适合合作学校学生学习的文体、文类,根据PEER空间的现有配置与设施、实验人群特点,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使用,设计指向县中学生生活需要与表达个性的PBL课程方案 ,并设置实验对照组,研究拟定测评方案。(如:可通过访谈县中教师、或引进第三方匿名打分进行对比与评审, PEER)
交付成果:
调研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方案)
日期: 5.11-5.18*5.10
工作内容:
*5月10 Field Study (10-14 days);
通过实地调研2-3所合作学校的PEER空间,根据图书管理系统记录,统计其图书借阅情况,分析学生的偏好与习惯。
项目参与者访谈Ⅱ(线下)(N=3~4)
依托PEER空间的“一台电脑”进行课后、课外活动与大语言模型使用指导,收集期间学生的写作样本,做好过程性记录 (DKU)
交付成果:
访谈记录与分析存档与整理;访谈数据初稿Ⅱ
调研记录;
实验数据收集及初步分析(写作样本、课程观察笔记、学生课堂表现及标化成绩等)
日期:5.18-6.1
工作内容:
分析、评估学生在参与课程前后的写作水平与课程有效性
交付成果:
撰写分析报告初稿
日期: 6.1-6.8
工作内容:
进行补采,跟踪调研课程结束后续影响
交付成果:
完善补充分析报告
日期: 6.8-6.22
工作内容:
撰写最终报告
交付成果:
总结并形成最终报告
日期:TBD
工作内容:
项目成果汇报
交付成果:
形式待定
工作内容(1):
Conference “Transitions in CALL”,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September 13-15, 2024, 合作主办方包括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Taylor and Francis)
Topic: New language pedagogies with 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o on. DDL: Feb 29.
交付成果(1):
投递摘要 (TBD)
*视项目情况进度而定
工作内容(2):
2024年6月17-18, “Engagement in the Digital A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 Centr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kong, June 17-18, 2024
交付成果(2):
投递摘要 (TBD)
*视项目情况进度而定
重要日期
启动会: 3月 16日
与 U-Corp 的定期会议:每周一次例会
PEER团队参与指导日期: 每周/每两周一次
最终展示: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