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阮蔷薇(Vy Doan),是昆山杜克大学在读大四学生,正在攻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蔷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HeritageAR”希望为越南顺化皇城打造一个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互动叙事游戏。
据创新孵化器助理主任黎昉博士介绍,项目初始团队主要由越南当地大学在读的大学生组成。项目进行期间,线上沟通的距离感和技术难关的复杂度让人不禁为它的进度捏了一把汗,但蔷薇凭借着“触景”而“生情”、“睹物”而“思乡”的信念,赋予了项目极强的生命力。
缘起
提起顺化,十个越南人中九个都会说那里有著名的顺化皇城。英文中对顺化皇城的翻译是“The Forbidden City”,一如英文对紫禁城的转译。数百年间,顺化不仅是数个朝代的王宫所在地,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如何唤醒沉睡的古城
那次游览之后蔷薇似乎与古城再无接触,又回到了繁忙且现代的胡志明市继续自己的学业。再之后,她从越南首屈一指的中学毕业,成功申请昆山杜克大学,成为了这所身处中国,且将东西方文化紧密结合的学校的第三届本科生。
学习之余,蔷薇又回到了皇城几次。那儿的许多事物都没有变,淳朴的生活方式如同古城的护城河一般,在千年的时光之中历久弥新。但令她失落的是,游客们虽挤满岘港的沙滩、踏破会安的门槛,却对顺化皇城兴趣索然。当然管理部门也不是未曾努力:2019年他们从韩国引入了VR游览,它能在几分钟时间里让游客化作后阮朝时的飞鸟,穿过古都的大街小巷,在琉璃瓦上俯瞰鼎盛时的古城。这确实是个极大的卖点,有趣,但如露水划过清晨的叶片,留不下痕迹。
当文化遇上科技
今年上半年,蔷薇在风光旖旎的美国杜克校园度过了一学期。作为一个几乎在杜克建校同一时间被创设的学科,杜克的艺术学科实力雄厚,媒体艺术课程相当全面。对前沿媒介技术颇有兴趣的她自然选择了三门与之紧密相关的高阶应用类课程:“城市可视化:表现城市景观、文化和环境”“游戏设计基础”和“3D建模和动画”。“城市可视化”这门课需要学生们走进离他们最近的城市——美国达勒姆市,尝试用新颖的技术手段展示城市的丰富景观、历史底蕴和未来可能。于是在无数个空闲时间里,蔷薇和同学们的足迹越过古老的石头矮墙,穿过写着“Duke University”(美国杜克大学)的指示牌,留在这座极具历史底蕴的小城里。“游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不仅为蔷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她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她学会了设计原创的交互游戏,按照用户体验调整升级系统以及评估游戏的质量的技能。“3D建模和动画”则为蔷薇提供了各种建模和动画技术手段,为她的创意表达提供了工具。
通过VR、AR、三维城市等新兴的技术,端坐在杜克东校园正中的詹姆斯杜克也能通过科技的妙手重获新生,再度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呈现他昔日双手筑就的烟草帝国……这让蔷薇不由得想到那座同样有着许多故事,却还没有等到能讲对故事的人的皇城。时值三月,课程刚刚过半,蔷薇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这种梦幻寥阔的未来变成现实,为联结往昔今日的文化脉搏打入一剂强心针
无巧不成书,昆山杜克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旗下的创新孵化器恰好在征募新一年度的学生项目团队。尽管这个项目仍然是蔷薇脑中的一个雏形,她仍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申请材料。评委老师们也许看中了项目的潜力,又或许是被蔷薇背后那种难以抑制的真诚打动。经过审核和答辩后,蔷薇成功的入选了。
纤细的光信号连接着大洋两岸,蔷薇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学业,一边不时和创新孵化器的导师视频聊天寻找一些开始第一步的灵感。作为“城里人”,她对这座城市已经足够了解;但是作为“城外人”,她还需要一些有关开始第一步的想法——毕竟是为作为文化符号的顺化皇城寻找创新方案,想法的多元性至关重要。
回到家乡后,蔷薇带着初步的想法和创新孵化器的支持,找到了昔日的高中好友。在蔷薇和他们初步地分享了想法后,几个同龄人一拍即合。这是一个需要与实地结合的项目,因此她希望当地的团队成员能时时刻刻提供最新动态。这个暑期越南古都遗址保护中心还恰好面向大学生开放了一个遗址保护的实习生机会,使得她们能接触古城建设的点点滴滴……一切都那么凑巧。
未完成的项目与延长线上的人生
蔷薇几乎将整个暑假投入到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她所形成的基本规划是:做一个基于强化现实的仿真城市游戏,鼓励参观的人们在游戏中四处“动起来”,从而走进这座古城,倾听它和其中住民的动人故事。她想主要集中于历史上一个或者几个繁华的时期,重构城市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而不仅仅是制作一段匆匆流过的短视频。蔷薇希望这段故事不仅能够让人们慢下来感悟恢弘历史,还要禁得住人们停下来对它的端详与品味。
在周围环境里充斥着对未来方向的焦虑和迷茫时,蔷薇依然能够如此坦然而自信地面对前路的未知,这与其说是被理解且支持的幸运,不如说是自始至终的坚定不移。
其实采访的问题列表上还留有一个,“你为什么选择在大四开始这样一个也许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的项目?”但到道别之前,终究是没有提出。她一言一行中透露出的坚定不移,让这个问题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仍记得见面那天,蔷薇穿着一身青色,乍看下有些像旗袍,但是上身长袍下身裤装,这显然不是在中国所常见的女性服装。聊天结束的时候笔者问她,这是越南传统服装吗?她肯定了猜测并解释这是奥黛,是越南的国服。早在笔者还不认识她的时候就常常看到她在校园里穿着奥黛。她的衣柜里面有好几件奥黛,每周都会选一天穿着奥黛出门,在她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穿奥黛是为了展示我们国家的文化,当然它本身也很好看,不是么?”
现代奥黛是越南传统和西方服饰的融合,也象征着这个国家向现代的演进。顺化恰巧是奥黛的发源地,如今顺化每年也有颇具规模的奥黛节活动,推介最新的奥黛设计。蔷薇真诚地希望,她的项目能够像奥黛一样结合东西文化、历久弥新。她也期待着能够和更多来自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一起交流,通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视角思路,激荡出更多的活力和新意,一起创造出在全球化时代掷地有声的文化产品。
除了采访外,笔者还和她约定之后一定要去顺化看一看。真诚祝愿她的项目能够早一些和大家见面。